尋餐網公眾號
尋餐網微博
有人說:餐飲風口,一看川渝,二看潮汕。這次流行起來的是川渝的小酒館。
01 小酒館走出小巷,風行全國
周末傍晚,同事F君和女友在廣州美食街——體育西橫路尋找就餐的地方。正尋思著,一家小酒館進入了女友的視線,她當即決定進去體驗一下。
“小酒館看起來蠻有情調的,進去吃個飯喝個小酒,我女朋友就比較愛這種感覺的。”F君說,吃的是川菜喝的是度數不高的果酒,菜和酒的味道都一般,但就是名字讓人乍一看就有遐想,能喝酒就感覺比較放松。
其實,在體育西橫路類似以川菜+果酒為主打的小酒館不止一家。記者實地走訪發現,在該街道上前后不到200米的范圍內,已經有3家小酒館在營業。
其中一家名為“繁·醉花亭”的小酒館開業不到半個月,一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是一家來自天津的餐飲公司。近兩年,國內“吃飯喝小酒”的輕酒飲風潮慢慢興起,他們看準時機打造了這個品牌。“雖然品牌是今年2月份才創立的,但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有了10余家分店,后續還會加速在各地拓店。”
而臨街體育西路上的另一家小酒館,每天5點半左右門口步行街上就已經有人在排隊等候。據了解,這家名為“從前的小酒館”的餐館以川菜、串串和果酒為主打,開業三年來晚餐時段排隊的人就沒有斷過。
其工作人員介紹,小酒館中午的生意比較寬松,晚餐就需要等位。因為生意火爆,他們在廣州先后又開了兩家分店,都是在人流比較密集的商業街道上,最新一家分店面積增加了一倍,然而排隊的現象也并沒有緩解。
印象中喜歡隱藏在小街巷中的小酒館,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繁華的商業街上,甚至進駐到商場內。
廣州首家開進標桿購物中心K11的小酒館——一溪月小酒館今年4月份開業,用中式果酒搭配江湖菜,每天的翻桌率可達6輪。目前廣州的一家分店正在籌備中,未來還計劃布局深、滬兩市。
對于這一市場現象,知名餐飲評論員、紅餐網專欄作家西哥表示:“小酒館算不上新奇,它之所以興起是契合了兩大背景:一是輕餐模式對一本正經的正餐模式的挑戰;二是年輕一代消費者求新、求不拘一格的消費理念的進一步更新。”
那么,在消費趨勢的大背景下,小酒館自身具備哪些成為流行餐飲形式的優勢?潛在的短板又是什么?
02 優勢:接地氣、投入低,容易個性化
獨特的市井氣,有解壓功效
小酒館的由來,近可以追溯到川渝地區,而遠的話,則是“古已有之”。
莫說武俠小說里,文人俠客們愛在小酒館里快意恩仇;單是在現實生活中,小酒館也一直是百姓的心頭好。
魯迅的《孔乙己》里有一段關于小酒館的描述:
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柜臺,柜里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現在每碗要漲到十文,——靠柜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幾文,那就能買一樣葷菜,但這些顧客,多是短衣,大抵沒有這樣闊。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價格不貴,有酒有菜,小酒館就是小市民累了一天后消愁解乏的最佳場所。
而對小酒館文化繼承最多的,非川渝莫屬。在川渝地區,小酒館也是市井味十足的下飯館子,藏在街頭巷尾的小角落里。豪爽的川渝人沒事就愛約上同事朋友喝喝小酒吃吃小菜,一口麻辣十足的菜,就一口酸甜適度的果酒,別提多享受、多愜意。
△小酒館小酌帶著點小資又有江湖氣(紅餐原創圖片)
這種帶有市井氣和江湖氣的小酒館,是川渝人隨意舒適生活的縮影,而這種隨意舒適的生活正是每天倍感壓力的都市年輕人所向往和需要的。
“小酒館的情感導向在于‘慢’,在于社交和解壓,這正是它具備的獨特屬性。”西哥分析道,大都市里的川渝小酒館,本質上和日式的居酒屋沒有差別,都是讓人放松的場所,但小酒館更具市井氣。
輕投入,容易做出個性
小酒館一般主打水果酒和下酒菜,一壺水果酒的價格為20~30元不等,三五個好友點幾盤小菜、兩壺小酒,暢飲暢聊過后,人均不過六七十元。
即便商場里也差不多是這個價格。記者曾和朋友8人一起去體驗過位于K11的一溪月下酒館,涼菜+熱菜共點了10道菜和兩壺果酒,最后平攤下來也就每人60元不到。這樣的價格放在據說一雙拖鞋也要上千的K11商場,實在是不能算貴。
就裝修而言,以廣州另一家網紅店——“從前的小酒館”為例,它雖地處廣州繁華的商業圈體育西路,但裝修十分簡樸。
門頭直接刷灰處理,兩扇窄小的舊木門,與周圍的商鋪相比,乍看不起眼但又別具一格。內部面積百來平米,只有12張臺,44個座位,木桌木椅、酒壇子、土碗、土茶壺,墻上裝飾物寥寥,營造出古樸的客棧風格。
定位中等價格、簡裝修,幾乎是現在小酒館的標準樣式。容易做出個性,同時投入又相對較少,小酒館在成本投入走高的餐飲行業自然受到不少人的青睞。
03 桎梏:受眾窄、門檻低,翻臺是問題
中晚市差別大,翻臺是問題
“小酒小菜慢慢聊”,主張“慢”的小酒館在面臨翻臺問題的時候,其實是急的。
幾乎所有的小酒館都面臨著一個問題:中午客流松,晚上餐桌緊。在營業面積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增加翻臺讓老板們絞盡腦汁。
進駐一流商場的一溪月小酒館營業面積只有百多平方米,以2人和4人桌為主,唯2的兩個6~8人的包廂,用餐時間超過1.5小時之后,就要按每小時150元增收服務費。
而在某排隊平臺上,一家小酒館則明確表示:如果顧客在一小時內吃完結賬離開,將獲贈一張酒券供下次使用。
年輕女性消費者為主,受眾面窄
“和我女朋友去過小酒館之后,她吃得挺高興的,但我沒什么感覺,應該不會再去第二次。”F君是一個成熟男性,他表示,小酒館的菜味道一般,而酒對他更沒有吸引力,“因為度數太低,喝起來沒味兒”。
但這對陳麗(化名)而言,這恰是小酒館的優勢。“果酒的度數多是8~10度,喝了不容易醉,但又剛剛有微醺的感覺,正適合不太會喝酒、不喜歡烈酒的女孩子。”某小酒館的服務員也曾直言,其店內主打甜酒,適合年輕女性飲用。
可以看出,小酒館的消費群體其實是有限的。在移居城市的過程中,小酒館失掉了川渝地區的豪爽氣,演變成都市青年追求情調和浪漫的去處,這樣的變化也使其受眾面變窄。
而強調個性化的小酒館原本就不如正餐的受眾面廣,如何增加回頭客和吸引更多的消費群體也成了它面臨的一大問題。
門檻低,容易被復制
目前市場上的小酒館模式多趨于一致,下酒菜不僅以川菜、江湖菜為主打,而且涼菜居多,制作難度不高。至于果酒,雖然每家店都強調自己的果酒“獨門自釀”,但實際上味道差別不大,這就使得品牌辨識度非常低。
“小酒館其實就是‘餐+飲’休閑餐飲模式的更新和延伸,酒飲這一部分雖然被強化作為吸睛點,但并不足以成為壁壘。”西哥表示,理論上任何投資不大而回報超過傳統餐飲的餐飲形式都可能流行,但同樣會因為門檻低,容易一哄而上,最后和茶飲一樣變成一地雞毛。
04 餐+酒飲模式如何突圍?
廣州珠影廣場內某酒館因為生意不如意今年年初換了新招牌,還是餐+酒的模式,但產品線大翻新,原來的川菜主打換成了貴州的酸湯魚,菜品豐富很多,貴州菜、客家菜、川菜都有,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這是為了滿足更多消費者的口味。
但在記者看來,這是病急亂投醫的表現。小酒館樣式多趨于一致,導致品牌競爭力下降,然而換菜、換酒或者換招牌,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沒有抓住重點問題。
“目前經營餐+酒模式,還是應該重‘餐’的部分,要把菜做好,不能說吃得一般而主要做酒,這個中國人的消費文化到不了。”串亭燒烤居酒屋創始人丁一是餐+酒模式的先行者,熟知國內酒飲趨勢。
他表示,國內輕酒飲文化尚在發展中,遠不如歐美、日本日?;?,而且國內年輕人對酒的品鑒能力也不足,因此酒的銷量是有限的。
小酒館雖然是以酒來吸引消費者,但要想長期生存下去,經營的重點仍應該放在菜品身上,酒只是輔助。“但是輕酒飲文化在中國還是越來越普及了,消費者下班之后喝兩杯這種自我犒賞型的小酌文化會變成日常。”
在“餐”上面下功夫,搭配多樣化或許是小酒館的突破口。
例如川渝的小酒館,形式就各有各的特色,有烤串+果酒、牛蛙+果酒等。品類百搭實際也是小酒館的一個優勢,但如果只顧著跟風模仿,而忘了做出自己的特色,那么在潮流中勢必沒法站穩腳跟。
上一篇:炎炎夏日也沒能減退火鍋的熱情